展覽時間:2017-03-02 至 2017-05-31
展覽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覽作品:瀏覽作品 (8 幅)
展覽借助大英博物館豐富藏品中精選出的100件(套)文物,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借助文物的視角——遨游世界歷史。這個展覽不僅彰顯了“以物述史”的獨特魅力,而且啟迪我們思考自身與人類創造物之間微妙的關系。
這些文物跨越了200萬年的歷史,涵蓋了世界所有地區的文明。展覽平等地看待人類曾經存在和當代仍然存在的各個文明,力圖發現每個文明自身的價值及其對人類歷史的貢獻。
那些沒有留下文字記錄的消亡的族群,我們可以憑借文物遺存復原他們的生活,探尋他們的精神世界。以古印度文明的石質印章為例,這枚石質印章制作于公元前2,500到前2,000年之間,來自古印度文明,一個曾繁盛于今巴基斯坦和北印度地區的印度河谷的古老文化。可能由于氣候的變遷,古印度文明衰落了,在人類的記憶中消失了數千年。直到這些印章及其他遺存在19世紀的考古發掘中被發現,印度文明才重見天日。
另一些文物則展現了人類最嚴肅的思考:人們渴望理解神明,超越死亡(與死神討價還價)及戰爭與沖突的泥淖。例如來自也門的青銅手,屬于已經消失的宗教遺產。公元后第一個千年內,幾個世界性宗教興起,導致崇拜地方神祇的小型宗教走向衰落并逐漸消失。青銅手上的銘文記錄了一位神祗的名字,他在公元100—300年間受到也門山城居民的崇拜。銘文還告訴我們,這座山城叫作“里陽”,神叫作“塔拉布·里陽”,意即“里陽的強者”。他被視為里陽百姓的保護神,一位信徒將這件青銅手當作祭品奉獻給他。在這件器物制作時代,數百個行形形色色的神祗在阿拉伯半島受到崇拜。之后,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先后到來;最終,伊斯蘭教永久改變了中東地區的宗教版圖。青銅手也極具個性化:折斷的小拇指和罕見的勺形指甲,似乎暗示這只手是根據真人的手澆鑄而成。青銅手所獻祭的宗教已經消失,但這一文化遺存仍能幫助我們追尋那消失的信仰。
還有些文物表現了人類的歡愉,專門用于華宴和游戲的場合。來自中國春秋時代的青銅镈鐘,代表了早期中國“鐘鳴鼎食”的禮樂文明。還有一些重要的文物揭示了人類文明自古以來存在的緊密聯系與相互影響。克里特島出土的青銅人像,其材質和技術來自世界其他地方;德雷克環球航行紀念章,體現了人類對于未知領域的好奇與探險是如何把世界各地連結在一起的。
總之這些歷史文物能帶來歡欣和愉悅、好奇和挑戰,能提出問題,也能解答疑惑。最重要的是,這些文物能講故事,它們聚集一處,共同講述了一個最偉大的故事——世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