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衛明, 1961年生于洛陽小浪底。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書畫研究院美術研究員,魯迅美術學院、河北美術學院、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文物鑒賞專家,洛陽市政協委員,洛陽高校書畫研究院院長,洛陽理工學院美術教授,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1982年作品《只把富貴等閑看》,榮獲全軍美展一等獎。
1988年10月在臺灣臺南市文化中心舉辦個人畫展。
1992年作品《一桂紅艷露凝香》,榮獲國際中國畫大獎賽銅牌獎。
1993年7月畢業于新疆師大美術系。
1993年9月至96年7月在廣州美院國畫系攻讀碩士研究生花鳥畫專業。創作作品《丹柿》被學院收藏。
1994年10月作品《童年的回憶》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并獲河南省美展一等獎。
1997年7月作品《傾國姿客》入選由中國美協舉辦的迎香港回歸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1997年11月作品《巢》榮獲由文化部舉辦的當代中國工筆畫二等獎。
1999年8月作品《歸》入選由中國美協舉辦的“迎澳門回歸中國書畫大展”。
1999年10月《家園》榮獲由中國美協舉辦的:“慶祝建國五十周年書畫大展”成就獎。
1999年11月作品《豐收》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第二界花鳥畫展。
2000年作品《情》被選人國家文化部組織的《千古絕唱中國書畫名家二十一世紀唐詩宋詞創意精品典藏集》,同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2001年2月由國家文化部組織到埃及、英國、法國、意大利舉辦八人書畫聯展。
作品多次在《人民日報》、《南方日報》、《河南日報》、《書畫報》、《美術》、《美術大觀》、《美苑》等報刊雜志上發表。
喬衛明老師接受中國文化藝術網的專訪
喬衛明,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書畫研究院美術研究員,魯迅美術學院、河北美術學院、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文物鑒賞專家,洛陽理工學院美術教師。
喬衛明老師一直從事美術教育,作品曾獲全軍美展一等獎、國際中國畫大獎賽銅牌獎、文化部舉辦的當代中國工筆畫二等獎等,在臺灣舉辦過個人畫展,參加文化部組織的埃及、英國、法國、意大利八人書畫聯展,教學之余創作國畫,寫文藝評論等,被稱為“用生命感動藝術”的畫家。今天我們就走進喬衛明藝術館,走近喬衛明。
博藝:喬老師,您好!2014年9月,意大利國家電視臺對您進行了專訪,請問那次專訪是在什么背景下進行的,為什么選擇了您,請您給我們談一下當時的情況?
喬衛明:意大利電視臺采訪是當時我們洛陽絲綢之路起點,國家旅游局推薦,在網上查到了我的資料,想采訪我,又通過洛陽旅游局進行采訪,在我畫室采訪了一下午。它就是為了宣傳咱們洛陽的文化藝術,以絲綢之路起點為背景,這樣開始采訪的。近期在意大利電視臺用八種語言向世界各地播放。
博藝:您有一幅作品被中南海收藏,填補了河南畫家作品中南海收藏的空白。請您談談當時的情況和感受。
喬衛明:中南海收藏畫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也算是運氣好吧。通過這次收藏我感覺,不管哪一級的畫室,只要勤奮不懈的努力,刻苦的訓練,經常投稿就有這種機會。我是在建黨90周年,搞的一次紅色性的全國大展獲了一個銀獎,因為獲了這個獎被選進去的,能選進去非常榮幸,全國就進去了三個畫家。剛開始我覺著也沒啥,后來感覺正是因為平常努力的結果,還是應該繼續努力,如果再努力將來還有更好的機會。
喬衛明作品
博藝:喬老師既是繪畫藝術的教育者,也是實踐者,您對當代書畫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怎么看?
喬衛明:現在的繪畫市場確實有點混亂,魚目混珠,假話鋪天蓋地,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市場管理和這幾年改革開放造成的弊端,我相信我們國家通過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會引起大家重視的,文化部門會規范市場,會把真正的文化市場規范的有條有理的,把真正的好作品,好繪畫推向市場,將來真是正兒八經的創作,貼近生活的,為人民服務的好作品會有很好的市場的。
博藝:當代書畫收藏持續高溫,拍品價格屢創新高。在保利秋拍中,您的兩幅作品都曾拍出25.3萬元的價格,表現不俗。請喬老師談談當代書畫收藏的熱點和特點?
喬衛明:現在的收藏基本理性化了,特別是在四大拍賣行,比如說保利、翰海、嘉德、佳士得,這四個拍賣行都是比較正規的拍賣行,真正的三五十萬賣出去的作品,都是像我們這種歲數,五十歲左右的畫家的作品還是比較容易拍出去,因為收藏現在不是那么發燒了,知道應該收藏啥樣的畫了,所以說很高的價格,上百萬以上的,確實也有這種現象,但是那些畫有些有炒作現象,我說的是當今在世的畫家,如果過世的畫家,那是很正常的。這個也是市場不規范造成的弊端,還有其他一些隱患在里邊,正常的來說,基本上在全國拍賣行的視野來看,三五十萬拍出去的東西都是很正常拍出去的,因為這都是畫家們辛辛苦苦用心搞的創作作品。
喬衛明作品
博藝:從您的作品中,能夠感受到大膽構圖、沒有定式、打破常規的表現。喬老師的這種創作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喬衛明:我的繪畫構圖是多少年來經驗的一種具體體現,特別是我在研究生班學習的時候,回來搞創作已經搞的頭疼了,到底啥樣的構圖才能把畢業創作搞好?我就回到家鄉,找了好多素材,突然發現農村題材畫花鳥畫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所以說我就畫筐系列的內容,其中第一張筐我就把它放在畫面的正中間,形成一種感嘆號的感覺,可是中國畫的繪畫構圖最煩的就是主體放在正中間,恰恰我就是因為把筐系列的畫面放在正中間,我所有的畫面以筐系列為主的都是正中間的構圖,看著也很舒服。后來經過北京的一些大畫家和圈內一些理論家認為,我已經打破了常規的從宋代到現代的這種繪畫構圖的局限性,應該說是我的特點。我這么多年能在全國站住腳,就是因為我繪畫的構圖打破了常規,畫法還是傳統畫法,從構圖上有些突破。
博藝:您有一個很獨特的觀點:或許藝術就是一場美麗的謊言,沒有那么真實,是形而上的。能讓我們分享一下嗎?
喬衛明:因為我們經常寫一些論文,忽然我想起來,繪畫它是一種騙局,是一種形而上學,是一種反向思維的東西,逆行的一些東西。那么說不認為是騙局和形而上學,我們就不去畫畫,我們畫畫的目的是干什么?就是因為在反向思維也好,形而上學也好,騙局瞬間找出它們的真理所在,它的真理何在?就是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貼近生活的一些作品,就是它真實的目的。
博藝:喬老師,我們知道您既是鑒賞家,又是當代著名畫家,我們想知道您是怎么把這兩者身份有效的結合起來的呢?
喬衛明:我鑒賞這方面的內容呢,它實際上就是美術范疇,因為我從小就喜歡古玩、考古這些方面的內容,也學習了一些知識,實際上我古玩鑒賞方面的知識,我學的比繪畫還要多,那時候特別愛好這個。咱們洛陽又是個文物大市,咱河南是文物大省,出土了很多東西,使我從那上邊又提取了很多繪畫的內容和知識,運用到繪畫上邊,所以說兩個是非常好結合的,本身它就是一體的,正因為這樣,這么多年來我對文物的鑒賞研究,包括各種出土的一些東西,與藝術有關的進行了比較深刻的研究以后,掌握了很多知識。后拉在搞活動的時候,文化部的一個學者突然說起這問題了說:咱們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間你是唯一一個懂繪畫的,而且還是國家級會員,在國家級會員里頭唯一一個懂文物的,是這樣給我定位的。我才知道,我原來這么去學習還是有這方面的好處的。
博藝:謝謝喬老師!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謝謝!
剛剛從北京領獎歸來,顧不上旅途勞累,喬衛明就約記者見面。2011年9月30日上午,洛南新區,洛陽理工學院王城校區,記者和喬衛明以聊天方式完成了對他的采訪。
由文化部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銀坤杯全球華人書法、美術、攝影大獎賽”,在美術類8萬卷的投稿中,喬衛明以中國畫《香春》榮獲銀獎,這也是他第二次在文化部主辦的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前衛文人畫家、美術工作者”可以理解為是藝術界的“另類”。用“前衛”兩個字來形容洛陽理工學院美術教師喬衛明是很貼切的。
著名詩人汪國真題寫的“喬衛明美術工作室”位于洛陽理工學院王城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四樓。喬衛明說,他這間工作室經常是“高朋滿座”,他把來學習的同學都當作朋友看待。喬衛明自稱他很另類,是比較特別的美術教師。他說他和學生交朋友,交心,然后教學生做人,做不好人將來怎樣做事?能夠坦誠相見了,又學會做人了,接下來他才教學生繪畫,要讓學生真正喜歡中國畫,而不是去強迫他們進入繪畫領域。
2006年,時任洛鐵一中美術教師的喬衛明調入洛陽理工學院。一名中學教師直接調入本科大學任教,這在洛陽理工學院是首例,也是唯一一例,用校方的話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按照有關規定,在本科院校任教者必須是碩士生,喬衛明算是個例外,當初經過全面考察后,是按照“藝術類特殊人才”引進洛陽理工學院的。
一千多年前,唐朝詩人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連受挫折,眼看報國無門,在燕地他登上古老的幽州臺,想起古代燕昭王重用大將樂毅的故事,慷慨悲吟,寫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的詩句。
相對于陳子昂,喬衛明被校方戲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時,正是他職業生涯的拐點,此后,他作為“特殊人才”在洛陽理工學院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
洛陽理工學院有個五年制美術班,一直以來是個“難以攻破的山頭”。可喬衛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愉快地接受了學院安排的教學工作,他不僅“拿下”這個“山頭”,而且“占領”了這個“山頭”,在這個“山頭”上他主講美術基礎課。為了讓學生們學好美術課,他經常帶學生外出采風、寫生,現場教學,由于教學生動、鮮活,不僅本院的學生想聽,愛聽,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師范學院的學生也慕名前去聽課,喬衛明一時名聲鵲起。
嗅著幽幽茶香,品著香茗,喬衛明和記者聊起他的“引入式教學法”。“喬衛明美術工作室”有一個木制茶臺,到這里學習的學生,喬衛明都會請他們坐在茶臺前,一邊品茶,一邊聽他講課,每每從茶文化入題。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興于唐而盛于宋,以茶為載體,以能體現中國傳統思想道德、人文精神為宗旨,茶文化是一種“綜合”文化,涉及音樂、舞蹈、繪畫、戲曲等諸多文化領域。茶道修習的重點不是技,而是心。
通過對茶文化的認識,喬衛明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導學生的思路,開啟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進而引深到藝術領域,也就是中國畫的的創作;講到適當的時候,待學生進入狀態了,喬衛明就會和學生一起離開茶臺,鋪紙備墨,握管臨案,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
把茶文化引入美術教學,是喬衛明的獨創,由茶文化到中國傳統文化,再到中國畫,在“潤物細無聲”中,學生們享受了一道“文化大餐”。洛陽理工學院會計系的朱啟雄、材料系的劉巍是業余聽喬衛明的課,二人的畫作參加全國美展并獲獎,他們的美術作品已經得到社會的認可。
喬衛明的“前衛”不限于教學,他的藝術理念更是“前衛”有加。且聽他的宏論:中國畫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前衛的畫種,是鮮活的、生動的。畫家看一眼實物就能印在腦子里,然后按照散點透視的方法,用線條和濃淡適宜的墨色一揮而就。一切藝術都是謊言、騙局,是形而上學的東西,畫家就是要找到騙局中的真理,在“似與不似之間”,這就是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他向記者打了個比方,說人們吃飯用鹽多了太咸,少了太淡,要放的恰到好處才行。繪畫也是一樣,太真實了還不如干脆用照相機,不像了也不是藝術,一定要在像與不像之間。這就是他的“咸鹽學說”。他認為一切藝術都可以用“咸鹽學說”來解讀,墨色的濃淡、物象的動靜、畫面的協調等等,藝術是理想化的,戲劇化的,正因為不真實才叫藝術。
一個中學美術教師,“鯉魚跳龍門”般一躍而進入高等學府任教,而且教學得心應手,順風順水,受到所在高校師生一致好評。有人這樣說:聽喬老師的課那真叫給力 !
喬衛明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不斷實踐,把他的“咸鹽學說”貫穿到教學中并為學生所接受,把他的 “前衛”藝術理念傳播開去,在培養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中與時俱進,發揚光大。
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貼近生活的一些作品,就是它真實的目的。贊
2015-01-10 IP:221.13.... 來自 網站很好
2015-01-10 IP:221.13.... 來自 網站喬老師的回答真的很給力!
2015-01-10 IP:221.13.... 來自 網站喬老師的回答真給力!
2015-01-10 IP:221.13.... 來自 網站贊!贊!贊!
2015-01-10 IP:221.13.... 來自 網站贊!贊!贊!
2015-01-10 IP:221.13.... 來自 網站真的很不錯!
2015-01-10 IP:221.13.... 來自 網站真不錯!
2015-01-10 IP:221.13.... 來自 網站真不錯!
2015-01-10 IP:221.13.... 來自 網站不錯!
2015-01-10 IP:221.13.... 來自 網站不錯!
2015-01-10 IP:221.13.... 來自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