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冬至,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片由文化藝術網提供,作品現存博藝美術館)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漸變長。
冬至日是“數九”的第一天。關于“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圖片由文化藝術網提供,作品現存博藝美術館)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后,愿生活充滿詩意。“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執筆著墨寒梅,一日一瓣,九九八十一瓣,染盡梅花到春深。
(圖片由文化藝術網提供,作品現存博藝美術館)
或著墨書法,道一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一字九筆,九九八十一字,寫盡東風起。
關于梅花,古人更是寫詩筆底,著色素調,墨染紙卷,道不盡梅意凜然,傲骨錚錚,寒冬里獨有的那抹紅。
(圖片由文化藝術網提供,作品現存博藝美術館)
梅花 / 梅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圖片由文化藝術網提供,作品現存博藝美術館)
竹影和瘦詩,梅花入夢香——王庭筠.絕句
(圖片由文化藝術網提供,作品現存博藝美術館)
雪月最相宜,梅花都清絕——張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圖片由文化藝術網提供,作品現存博藝美術館)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黃庭堅《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勉勵著人們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的格言。關于梅花,宋《梅譜·前序》說:“梅,天下之尤物,無問智愚賢不肖,莫敢有異議。梅是一種品質高出群芳的植物。用梅花來象征一種精神,更寄寓著另一層深刻的道理。
作品垂詢電話:18137731999(梁女士)
責任編輯:莉莉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