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7日,由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歌劇舞劇院聯合出品的音樂詩劇《大河》在無錫大劇院上演。該劇以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同名長詩為文本,著名作曲家郭文景作曲,尹相濤擔任戲劇構作,吳慶東擔任導演,以音樂與詩歌的相融共鳴,為江南觀眾帶來了一場詩樂藝術盛宴。
音樂詩劇《大河》是一部具有國際視野和民族特色的舞臺藝術精品,旨在用藝術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對黃河文化蘊含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和創造性轉化。該劇于2022年10月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廳首演,受到觀眾和媒體一致好評。2023年4月,《大河》登陸國家大劇院,并由此開啟全國巡禮,讓母親之河、精神之河流淌祖國大地河川。
音樂詩劇《大河》采用空間、時間兩條主線并置的形式,以宏大的結構、磅礴的音樂、動人的詩篇、震撼的場景,呈現出歷史悠久的黃河文化以及中華文明的精神氣質。開篇,詩人通過悠揚的吟誦將人們的思緒帶向遠古時代的黃河;隨后,序曲、《水之源》《春之孕》《和之邦》《天之籟》《海之問》、尾聲,一一上演。歌者、舞者、音樂共同勾勒出一條晝夜奔騰、波瀾壯闊、用生命的贊歌貫穿寰宇的大河,七幅流動的音樂詩篇帶給觀眾無盡的想象空間。
評論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向云駒表示:“中國和它的母親河一直在期待著當代文藝有雄心的書寫,毫無疑問音樂詩劇《大河》(交響樂版)就是這樣的作品。交響樂是一種國際性的藝術語言,它與吉狄馬加長詩《大河》的融入式結合,契合了詩人‘向世界說出黃河的名字’的宏愿。‘音樂’‘詩’‘劇’三者結構組合,使《大河》成為一次激動人心的大河奔流。”
相較于以往的音樂劇,音樂詩劇《大河》創作在兼顧世界性的交響樂之外,又加入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學語言和音樂,讓作品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王寧表示:“音樂詩劇《大河》讓我聽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黃河。作品的立意、文化內涵、表達方式與以往描寫黃河、長江的音樂作品都有所不同。特別是音樂中的一些戲劇化的語匯、及念白式的合唱等,尾聲前的排簫獨奏在結構設計和表現上也是一種精心的設計。希望作品常演常新,與更廣大觀眾見面。”
瀘州老窖與中國歌劇舞劇院合作開啟瀘州老窖·國窖1573音樂詩劇《大河》全球巡演,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推廣高雅藝術,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音樂詩劇《大河》已經走過上海、廣州、深圳、成都、西安、南京、武漢、重慶、天津、沈陽等20余座國內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未來,該劇還將走向國際文化中心,以高水準的藝術表現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向全球觀眾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和自信,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作出貢獻。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