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才,一位非常有勇氣、有思想的80后青年藝術家。他用60天時間從北京騎行到麗江,一路觀察、體驗、繪畫、交流,創作二十余幅環保題材油畫。他要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和藝術創作,倡導精神環保與踐行相結合,鼓勵更多人從身邊事做起,提高環保意識,熱愛自己的家園。
“保衛地球家園人人有責,弘揚大愛無疆正能量”是李彥才的人生信仰。正是因為這一信仰的強大精神動力,支撐著他在環保這條路上一路前行,義無反顧。即使風吹雨打、食不果腹也絕不回頭。而這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源于他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愛,更源于他對社會、對整個地球家園的責任感。
信仰,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保證一個人不為小利所動、不致媚俗的重要約束和影響力,更是使人境界高遠、人格高尚的最強大動力。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神圣和高尚都是永恒的主題,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
信仰,不一定是遠大志向,也不一定是人們所向往和追求的最高目標。有的時候,它或許只是一個能夠使自己填飽肚皮的小小愿望,亦或是命懸一線時的一絲求生的欲望。信仰,既可以是對生命的不輕言放棄、對事物的執著與堅守;也可以是對自己說過的話言而有信,這些都是崇高的信仰。
雖然人們的信仰不盡相同,但是它可以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生生不息。信仰能賜給人們活的力量、生的希望,能賦予人們在黑暗貧苦中看到希冀的曙光。也正是因為有了不可磨滅的信仰,人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才會淡忘疼痛和傷害,棄置遺憾和怨恨,變得更加灑脫與豁達。
信仰在一個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時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藝術家在創作中離不開信仰;相反的,藝術作品也很容易自然流露出藝術家的信仰心源。藝術精神即信仰,是藝術家能否創作出一個成功的藝術作品的決定點。
游戲人生系列是李彥才近幾年的主要題材,和主題對應,他的描繪方式是快樂的、歡暢的,其創作的內容卻是深刻的、批判的、反諷的、甚至挑戰性的。李彥才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有故事的,甚至與當下的社會熱點事件相關聯。在他環保主題的作品中,快樂的游戲人生狀態和揀垃圾的人群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個獨特的人生故事。李彥才將其人生信仰融入藝術創作中,每一幅作品都是其精神內涵的濃縮體現。
詩人里爾克在《關于藝術》中說:“藝術是一種生命見解,是終極目標的世界觀。把藝術當作自己的生命觀的人便是藝術家,他是追求終極目標的人。”當代藝術關注的是人們對超越物質的生活、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生活的向往,這些向往實質上是對現實生活的批判和否定,是對齷齪和令人窒息的現實的逃離。在現在這個物質和利益至上的環境談藝術的無功利性,似乎有些天方夜譚。但真正入心、養心的藝術確實是無功利的。只有出于真心與本心、超越物質利益的藝術作品,才是最切近生命終極意義的作品,也是藝術最根本的標本。
(文/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