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亞圣孟子曾說“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标U述了最樸素的環保意識,千年之后,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些至理名言。
80后藝術家李彥才用60余天,騎行4000多公里,從北京騎行到麗江,一路觀察、體驗、繪畫、交流及宣傳環保,創作二十余幅環保題材油畫。他想通過騎行的行為藝術呼吁更多的人來關注環境,保護環境。鼓勵更多人從身邊事做起。他一直在環保的征途上努力前行著!弘揚大愛,傳播正能量。
李彥才在途中遇到不少的人在對他說,做這個宣傳有錢嗎?沒錢干這事兒做什么?我們的社會早已經被金錢圈住,情懷比不過二兩金。 在11月27日,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暨2015責任中國榮譽盛典上,我國知名演員袁立說“希望中國以后能夠沒有塵肺病人”。記得前不久,她在某訪談節目里也重點談到了這個話題,第二天論壇里面說的最多的是她話語間不經意插進去的幾個英文單詞,袁立本身想讓大家關注塵肺病人問題,關注者寥寥。這是個浮躁的時代,金錢和美色帶著最原始的罪惡的欲望在人與人之間蔓延,能讓大眾關注到的只有幾個演員無意義的花邊新聞和毫無道理的盲目崇拜,又有誰能注意到環保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
李彥才從北京到麗江的騎行日記里,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些大城市,而是那一個個小村莊,小城鎮,中國的城市都有相對完善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中國擁有最廣茂土地的村莊卻沒有這樣的待遇,盡管近些年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讓不少國際友人驚嘆,但是那些小鎮上的基礎設施仍不完善,環保的概念還沒有走進這些人的生活,這些生活在地球一隅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個小小舉動能造成多大的影響,李彥才的行為在這些人的眼中讓人佩服,更多的人面對環保這一概念是麻木,人們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一個計算器,計算著得失,環保一事豈是用金錢或者數字可以算得清的,這是社會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
近日,小伙用100天收集北京霧霾,灰塵制成板磚成為了各大媒體的關注頭條,仔細想想,漫天的霧霾這何嘗不是大自然對我們的報復。在這樣嚴峻的環保問題的考驗下,李彥才用行動宣傳環保,中國需要更多像李彥才這樣的人行動起來,從小事做起,從小自己做起,宣傳環保,將環保理念滲透到生活當中去。(文/魏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