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藝術大師徐悲鴻誕辰120周年,為了紀念這位“現代中國繪畫之父”,全國各地有關其的大大小小活動在不停的進行著,中信銀行更是于7月3日在北京推出“徐悲鴻誕辰120周年紀念金銀章”貴金屬產品。
徐悲鴻,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人,出身貧寒,其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于1919年赴法國留學,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并周游西歐諸國,觀摩和研究西方美術。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獨特而新穎的風格。是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公認的中國當代國畫大師中藝術造詣最高的一位書畫巨匠。他尤愛畫馬,他畫的馬與齊白石的蝦、李可染的牛和黃胄的驢并稱為20世紀“中國水墨四絕”。可惜徐悲鴻大師存世作品很少,尤其是筆下奔馬,存世不足千幅,更是千金難求的畫壇極品。
被世人津津樂道的除了徐悲鴻的畫作成就,還有他對祖國細膩無私的愛。
1927年,有個外國的學生向當時正在歐洲留學的徐悲鴻挑釁說:“中國人愚昧無知,生就當亡國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們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這話激怒了具有滿腔愛國熱血的徐悲鴻,他嚴肅地說:“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才”。此后,徐悲鴻更加發奮圖強,經常去巴黎的各大博物館去臨摹世界名畫,不到閉館的時候就不出來。一年之后,徐悲鴻的油畫受到法國藝術家的好評,數次競賽他都得了第一。他的個人畫展,轟動了整個巴黎美術界。這樣令人驚嘆的成就,是那個洋人遠遠不能及的。
不僅如此,這位享譽中外的藝術大師以寫實主義為啟端,將自己的藝術精髓無私地融入中華民族的命運之中,以一顆赤子之心默默無聞地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藝術領域注入新鮮的血液,把對祖國的大愛、大德和穿透時空的遠見卓識,揮灑在中國美術事業的疆域上,他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使他的人生更加完美而有價值。
徐悲鴻的愛國情懷被后人稱贊和歌頌,其實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太多像徐悲鴻一樣的愛國志士了。愛國將領和著名詩人文天祥在強敵入侵國土淪陷被俘后長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寧死不屈,慷慨殉國,他這一愛國事跡被后世稱許。后人為了感念文天祥,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稱之為文山或文文山,以示敬意或尊重。
一代文化大家魯迅早年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離別祖國,到日本留學。想以醫學作為宣傳新思想的工具,啟發人們社會改革的信仰,達到改造國家的目的。但是,現實的教育,使他認識到改變人們的精神的重要性,于是便棄醫從文,決定用文藝喚醒人民,使祖國富強起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深深的表達出他愿為祖國奉獻他全部青春熱血的濃濃情懷!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作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
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更應該愛我們的祖國,不要被一些外界的因素所迷失,我們很有必要回顧民族燦爛的文化,從中汲取養分,并不斷開拓創新和進取。肩負起我們身上的歷史使命,把握中華人文精神的精髓,繼承中華傳統文明的優秀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或許也是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活動除了紀念之外的另一種意義吧。(文/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