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洛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長期以來流傳有洛陽八大景、八小景之說,其中洛陽八大景指的是龍門山色、馬寺鐘聲、金谷春晴、洛浦秋風、天津曉月、銅駝暮雨、平泉朝游、邙山晚眺。
解金峰老師受邀參與洛陽八大景創作之“銅駝暮雨”:
解金峰《銅駝暮雨》
我應邀接受洛陽八大景中 “銅駝暮雨” 的創作任務后,首先查閱了與題材相關的文圖資料,對題材的內容有個較為準確的理解和把握:一是它特定的歷史性、地域性和文化內涵;二是畫面的意境和整體氣氛。要緊扣主題、突出藝術效果,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使了解洛陽歷史文化的專家學者看后不失基本的形貌特征和歷史依據,又讓普通游客觀眾看后對洛陽傳統八景的文化底蘊有個概括的印象和了解,并從中獲得國畫藝術的審美娛悅。
“銅駝暮雨”要表現隋唐至明清時期洛陽銅駝巷的繁華景象,街市縱橫,房舍錯落,商鋪林立,車水馬龍。創作要以建筑為主體,有民居、有豪宅、有樓閣,也有寺廟等。繪畫的關鍵是這些建筑物的布局安排,前后層次關系以及畫面點線橫斜的變化形式,虛實、疏密關系的處理;其次是點景竹木、人物的布局和刻畫;再是體現暮雨的場景氛圍。
我的處理手法是,采取兼工帶寫的傳統寫實手法,以水墨為主調,以赫色輔之,局部刻畫盡其精微,突出具體物象形貌:如近處的房屋建筑及人物等,使觀者如臨其境,虛處處理縝密而隨意,既表現層次關系,也為總體畫面創造氣氛,突出暮雨的藝術效果。此畫一次性完成,沒有經過返工或大的修改,但確實下了些功夫,基本達到了預期的藝術效果。
我的體會:一是要認真學習和積累文化歷史知識,增加作者的學術修養,唯此,才能對創作題材有深入準確的理解和體悟,才能有切題、精妙和獨特的藝術構思;二是山水畫作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力,多種的表現手法和繪畫元素,如技法單一或表現題材范圍窄狹,便無法完成特定的命題繪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