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鹿、飲鹿池橋,飲鹿池原是一個皇家園林,這個鹿是梅花鹿,是一個神獸,寓意很好。而藝術區,眾所周知,是畫家聚集地,飲鹿池藝術區名稱由此而來。
當人們感嘆作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北京城,正日漸淪為巨大的停車場和塵土飛揚的施工基地;當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藝術家們徜徉在798和宋莊邊緣,思索著“生命的尊嚴和生活的壓力哪一個更重要”的命題,在時下這個浮躁的世界里,我們幾乎很難找到一個幽靜的去處,找不到一縷滋養心靈的清泉。我們在景山之巔懷想古老帝國的舊日榮光,在波光瀲滟的昆明湖上臨波遙想;在前門喝一口大碗茶潤潤干渴的喉嚨,從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和老舍的《駱駝祥子》里感受舊時代的市井風貌。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古老的北京煥發出新的生機。
現存的飲鹿池為南苑皇家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南苑地處古永定河流域,地勢低洼,泉水很多。《日下舊聞考》記載“有泉百余”。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匯集,形成幾個很大的水面,稱為海子。海子包括飲鹿池,眼鏡湖,大泡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等一些系列水域。
作為皇家的獵苑,開始于遼代,后金,元,明,清都把這塊水草豐美的地方作為狩獵所在。我們可以想象它曾經的輝煌: 那時候身著錦繡騎裝的王公貴族們,胯下寶馬馳騁,出了紫禁城的大紅朱門,一路向南,來到這里打獵,休憩,在行宮里舉行通宵宴會,席上美酒飄香,佳人如玉,清歌悠揚,舞姿曼妙。然而烽煙四起,時代傾軋,曾經的歌舞繁華地,在荒煙蔓草之間漸漸沉寂。 時至今日,當中國經濟的發展再次處于世界前列,而文化上的流放已經形成普遍的心靈的焦慮,對于美好往昔的追尋,對于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根源追溯成為現代人自我的救贖的必然方式。飲鹿池藝術園區在這個時間節點出現在大眾的面前,為都市人在時代洪流中提供心靈的庇護地,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藝術區特有的文化定位
1、古典與現代相結合
飲鹿池原本荒廢,經過近幾年的不斷修整,漸漸回復它的往日情景。園內花木繁盛,春有木蘭紅 芍,夏有蓮花梔子,秋天桂樹飄香,冬季臘梅爭艷;園中有數畝水 池一汪,池中天光云影變幻,綠草清波蕩漾;池畔經年柳樹,已逾百載,枝條下垂,絮語低敘,歲月往事,盡在悠悠。另有古存乾隆石碑,銘文蒼勁,難掩風流。于自然風光之外,園區也為來此學習寫生的畫家們準備現代化的生活設施。園內劃分住宿,飲食,辦公,文體空間,設施齊全,生活便捷。著名畫家蘇柏斗,付洛紅均在此擁有自己的工作室。畫家們徜徉其中,鋪開雪白畫布,用心描摹著那一種敏感與觸動。 時間在這里不僅有沉淀的質感,亦有自然的豐茂、現世的明達、和來日的悠遠。
2、藝術與教育相結合
飲鹿池藝術區不僅設有藝術家工作室60余套,還有專門的美術館供入駐藝術家用于作品展示和學術交流使用,其面積達1500多平方米。
藝術區大力發展致力于成為專業畫家的藝術愛好者的藝術教育工作,聘請名家和入駐藝術家擔任老師,提供“學、研、食、住”一體化的專業化服務。藝術區希望為更多有藝術造詣和更多有愛心的老師,和更多有藝術天賦的學生,提供一個藝術交流的平臺。
3、用人品創作藝術
飲鹿池藝術區不僅注重入駐藝術家的專業技能,成立了專業的學術委員對其作品進行考核。更重視入駐藝術家的人品與學識。只有畫品與人品兼得的藝術家才能入駐,從而保證藝術區品學兼優的學術氛圍。
4、用公益傳承文化
今天的飲鹿池藝術區選擇用業界不多見的公益形式去經營,培訓機構以畫抵學費,美術館的免費展示平臺,為學生提供如家般吃住的環境氛圍等,給這些懷揣藝術夢想的藝術家更堅實的資源,讓他們有機會進入中國首都北京學習更加尖端的藝術文化,選擇更加廣闊的天空完成夢想。
日前,飲鹿池藝術區已經和琉璃廠丹鳳朝陽美術館、中國文化藝術網、人民大學老師工作室等多家機構達成合作關系,并且滄州工筆畫協會也入駐了飲鹿池藝術區駐京辦事處。通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園內多位實力派藝術家的精心輔佐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打造出一個完全公益性藝術園區,讓中國乃至世界任何懷揣藝術夢想的士人都能享受到藝術雨露。
集創作、教育、展示于一體的藝術家庭
藝術區除了免費為藝術家提供創作、交流與展示的平臺外,還具有如下特色:
1、吃喝住行專人負責
藝術區主要以當代工筆和工筆重彩為其學術發展方向,致力于推廣當代中青年工筆畫家的優秀的作品。工筆作品不僅雅俗共賞,而且極能體現畫家的的功底和心境。
飲鹿池藝術區為入駐藝術家提供完備的配套設施,形成團隊化的專業服務。大到藝術家的工作室、食堂、鍋爐房,小到郵件收發處、畫材店,都可見藝術區對入駐藝術家無微不至的關心。藝術區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負責藝術家們的吃喝住行。此外藝術區還設有專門的會客廳、辦公室以方便接待藝術家的三五好友和媒體采訪。
2、學術氛圍濃厚
飲鹿池藝術區為形成友好輕松的藝術氛圍,負責人會定期為藝術家組織學術探討和聚會,活躍藝術區學術氛圍,組織藝術家外出寫生,積累創作素材。
3、展現形式豐富多彩
飲鹿池藝術區有自己的網站,可以隨時了解藝術區的相關新聞和藝術家的創作活動。同時,藝術區與社會各大主流媒體合作,如與北京琉璃廠大千畫廊、丹鳳朝陽美術館長期合作,成功舉辦了多期展覽。《今日丹青》雜志、通過邀請藝術家做訪談、辦講座等活動全方面展示藝術家的創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