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童年,總忘不了小時候放牛之余和小伙伴嬉嬉玩耍于荷塘的時光,在煙波浩淼的洞庭芙蓉國度里,荷花隨處可見,這深深影響了我對荷花的熱愛,每到花開季節,她吐露的芬芳也總是那樣親切,這些艷麗動人的花朵伴隨著我成長,總能成為我許多美夢的歸宿。
荷的美蘊含在色、香、姿、品各個方面,這是我后來才感悟到的,兒時對荷僅僅是一種樸素的喜愛,生活在湖區的小孩,最開心的事莫過于下湖嬉戲,“景奇奇景道不盡,水湖湖水路何歸”,尤其是暑假,我們這些孩子整天泡在荷塘的懷抱里,盡情地呼吸和享受著她的美,那時認為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就是荷塘,最好吃的東西就是蓮蓬,湖塘總是荷花飄香,蘆葦掩映,乘舟穿行其間,如入迷宮,正是“亂入湖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給人一種恍如隔世,身臨仙境的感覺。身處湖中,總覺得時光太短,似乎只是一霎那的功夫,就已經轉換了時空,可有時又覺得時光太長,平平淡淡的人生,忘了世事變遷。
冬去春來,秋來夏去,春天荷尖露出水面,夏日荷花隨日出而開,秋天那五彩的荷葉迎風而立;冬天,荷葉靜靜地沉在水底,我和荷花一道生命,我和荷花一道輪回。我喜愛在陽光下盛開的荷花,蓮蓬從泥土中掙扎出來為的只是這一天。人的生命價值不也是這樣嗎?“這里的荷花真好”是文學家沈從文被批斗下放時,給他的表侄黃永玉信中之言,可見苦難中的沈從文有荷花相伴就不再苦難。苦難之花是生命之花,小時的荷塘現在只剩下回憶,每每遇到煩心瑣事,總要穿過鬧市,醉心于后海觀荷,我看著荷花,荷花看著我,相互訴說那相同而又平凡的人生。
就這樣,荷在心中,心在荷上。“葉展影翻當砌月,花開香散入簾風,不如種在天池上,猶勝生于野水中。”吟誦著唐人的詩句,想想荷花潛根于水下,秀美于水面,與諸花大異其趣。當荷花開放的時候,只見亭亭一莖,漱波而立,上托芳華,下擁團葉,濯姿浣影,流馨瀉香。文人們往往將其與對鏡的佳人,出浴的少女,凌波的仙子作比,美妙而形象,生動而貼切,一枝荷花輕盈挺立,如美女腰肢;隨風擺動,如玉女舞態;在水面之上,更如天女出于云上,巨大的荷葉如少女的裙衫和飄帶,仿佛置身于天堂。
如今我更喜歡秋水冬雪中深褐色的殘荷,欣賞在花期過后不再為世人所注目的俊逸不屈的氣節,壯麗殘美的風骨,圣潔永恒的禪境。
相傳釋迦牟尼佛在靈山說法,手捻一花,一語不發。眾人面面相覷,惟有摩訶迦葉發出會心的微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是禪宗對自然萬物本體的認識和“境界”的超越,蓮花是一個世界,一個明確實在的夢想,涅槃的境界就是從這里顯露出來,而千瓣蓮花是對天地萬物的全部啟示。
一直以來,從具象到抽象,從再現到表現的各種嘗試中,我的畫桌上始終都會有荷塘的身影。
湯楚群 靈光系列之一
湯楚群 綠蔭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