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在共享中分享-頌詩+探詩+答詩
主持:阿西
嘉賓:吳震寰、莫子、孫磊
活動內容:詩人們齊聚宋莊蜜蜂書店,用詩人的情懷談論我們的詩。讓每個人的詩以最直接的方式,進入他人的耳朵里。
時間:12月26日(周六)14:30-17:00
主辦:蜜蜂書店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小堡尚堡藝術區B-106(近環島藝術區)
電話:010-60573326
阿西:
對于詩,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題,從集體趣味到個人偏倚,從語言的匠人到詞的煉金術,從正義感到虛無情懷……不同的學詩背景,不同的寫作階段甚至不同的性別,都會對一首詩給出完全不同的判斷。
可以說,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并不斷在寫作中去完成和深化這個“標準”。但這也幾乎就是一個悖論——為寫作設立標準,本身就是荒謬的,就背叛了詩。詩是自由的孩子,是光的孩子,哪來的什么標準呢?對于一首詩固然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能否準確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能否在他人那里引發共鳴,能否將人們的普遍經驗形成詩的美學享受,這也是一個詩人基本修為的體現,具有同構性。
阿西
因此,寫出詩,并讓更多的人感受詩,是每個詩人寫作的基本目的。正是基于這種看似不講原則的原則,我們提出在共享中分享的理念,倡導詩人們把自己的寫作置于他人的視野之內,哪怕這個視野本身并不寬泛,甚至非常有限。我們提出這樣的理念,就是讓一首詩獲得它能夠獲得和應該獲得的作用與價值。
所謂的共享,并不是要求他人認同與接受,甚至反對也無妨,重要的是詩人自己不再將詩看做是私有制下的箱底貨,而是讓陽光照射它,讓它有更大的成長性。這個光就是共享的一種解釋。至于分享,毫無疑問,是另一個人的事情,是一種秘密的行為,就看這首詩是否釋放出必要的“化學元素”,釋放出它獨特的氣味。在共享中分享,也能夠減少各種江湖流弊,使自己更豐富更完整。
今天,我們并不需要確立彼此的最大公約數,而是要取一個最大的公倍數——讓每個人的詩以最直接的方式,進入他人的耳朵里。你也不需在意回聲,就像不需在意新年里的星空是否格外璀璨。
其實,無論我國的詩無達沽,還是西方的文本誤讀,都說明了一首詩的命運,有無數種不可知性。法國詩人波德萊爾說過,詩的命運是偉大的,這句話可以用作新年祝福。
阿西簡介
上世紀60年代初生于黑龍江東部靠近蘇聯的村子,今年52歲。曾在學校、法院和報社等部門工作過,也曾在俄羅斯等地闖蕩過,喜歡寫詩。
吳震寰簡介
1968年生于廣東,歷任湛江市青年美協主席、北京《當代主義》、《前哨藝術》、《盜畫空間》雜志主編,北京上上國際美術館執行館長,北京當代藝術館執行館長,宋莊書法院副院長,TREE國際當代藝術中心美術館長等;
吳震寰
在大陸、臺灣、美國、馬來西亞、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內外報刊發表、被轉載、連載文學作品近四百篇(首)。作品被翻譯成德語、法語、英語。
作品被山東省美術館,山東左右藝術館,國家圖書館,北京當代藝術館,北京上上國際美術館,山西晉商書畫院,北京宋莊美術館,法國雷恩思藝術基金會,廣東省雷州市畫院,河南省鄭州市博物館,吳道子紀念館,南海艦隊,國內外收藏家收藏。
孫磊簡介:
男,生于1971年。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實驗藝術系、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副教授。
70后代表詩人,藝術家。曾獲第十屆柔剛詩歌獎、2003年首屆中國年度最佳詩人獎、樂趣網評1979——2005中國十大優秀詩人獎、“2011零點非凡文學人物?詩人”獎等獎項。作品被翻譯成英文、西班牙文、德文等。多次參加“北大未名詩歌節”、“北歐藝術節”、“美國波士頓國際詩歌節”、“中華世紀壇國際詩歌節”“青海國際詩歌節”等重要活動。
出版《七人詩選》(合著)、《演奏——孫磊詩集》、《孫磊畫集》、《獨立與寂靜的話語》、《中國當代新銳水墨經典——孫磊卷》、《去向——孫磊近期詩作》、《處境:孫磊詩歌》、《無生之力》、《孫磊詩文集》等。主編民刊《誰》。
現生活工作于北京、濟南。
潘漠子簡介:
安徽懷寧人。雕塑家,設計師。中國70后詩歌運動發起人和70后詩歌代表詩人之一。長詩作品見于《大家》、《花城》、《詩刊》、《江南》等各大刊物。作品入選《中國新詩年鑒》、《中國最佳詩歌》、《70后詩全編》、《現代詩經》等選本。著有《宋莊,宋莊》、《需要》、《詩人的深圳生活》、《汶川戀歌》、《人物志》等十數部長詩。現居宋莊。
潘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