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故城遺址
高昌故城遺址
高昌故城遺址坐落在吐魯番市東面約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鄉所在地附近,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溝口(勝金口)約6.5公里,東距鄯善縣城約55公里。
故城平面略呈不規則的正方形,布局可以分為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總面積約200公頃。外城墻基厚12米,高大11.5米,周長約5公里;夯土筑成,夯層厚8—12厘米,間雜少量的土坯,有清楚的夾棍眼;外圍有保存完好凸出的馬面。南面有三個城門,其余三面各有兩個城門。西面北邊的城門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甕城。內城在外城中間,城墻全為夯土城,西、南兩面保存較好,其建筑年代較外城為早。宮城在最北面,外城的北墻就是宮城的北墻,內城的北墻是宮城的南墻。高昌故城保存最好的部分首推外城墻,結構完整,宏偉壯觀。
外城西南角的一所寺院,占地近一萬平方米,由大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從建筑特征和殘存壁畫上的聯珠紋圖案分析,其建筑年代約在公元六世紀。寺院附近還殘存一些“坊”、“市”遺址,可能是小手工業者的作坊和商業市場。外城的東南角也有一所寺院,保存有一座多邊形的塔和一個禮拜窟(支提窟),是城內唯一保存有較好壁畫的地方。從壁畫的風格和塔的造型分析,為回鶻高昌后期(公元12-13世紀)的建筑。
內城北部正中有一平面不規則略呈正方形的小堡壘,當地叫“可汗堡”。堡內北面的高臺上有一高達十五米的夯筑方形塔狀建筑物;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雙層建筑物,現僅存地下部分,南、西、北三面有寬大的階梯式門道供出入,規模雖不大,但與交河故城現存唐代最豪華的一所官署衙門建筑形式相同,可能是一宮殿遺址。解放前,一支德國考察隊曾在堡內東南角盜掘出一方“北涼承平三年(445)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沮渠安周是在高昌建立流亡政權的北涼王,據該碑推斷,此堡可能是當時的宮城,并有王室寺院。北部的宮城內留存許多高大的殿基,一般高三米半至四米左右,可以看出其中有高達四層的宮殿建筑遺址。
高昌城北面原是一片茫茫戈壁,居民死后大都葬在這里。整個墓群從城東北一直延伸到城西北,東西長約五公里,南北寬兩公里,占地十平方公里左右。本世紀初以來,在這里發掘清理墓葬五百多座,出土文書、絲毛棉麻織物、墓志、錢幣、泥塑木雕俑、陶木器皿、繪畫、農作物、瓜果食品等各種歷史文物,數以萬計。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