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4日,由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洛陽市委宣傳部、洛陽市文物管理局、洛陽市旅游發展委員會、洛陽絲綢之路與大運河研究會等單位發起主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河南電視臺、大河報、東方今報、洛陽廣播電視臺、洛陽日報等媒體積極關注并擬全程跟蹤紀錄的“2013中國洛陽絲綢之路申遺采風活動”首次媒體見面會在洛陽大酒店舉行。“ 2006年重走絲綢之路”的全部隊員、知名史學專家學者、本次申遺采風活動籌備組成員和中央、省、市新聞媒體記者等近50人參加了當日活動。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歐亞大陸路網之總稱,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線路。2006年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導和推動下,我國與中亞有關國家開展了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報世界遺產工作。2013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我國分布在河南、陜西、甘肅、新疆的22個遺產點,列入中國絲綢之路首批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將絲綢之路申遺文本提交給世界遺產中心,力爭在2014年將絲綢之路起始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目前,絲綢之路沿線省市申遺工作進入了全面沖刺的關鍵階段,即將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現場評估考察,成功完成申遺工作。
據了解:此次2013中國洛陽絲綢之路申遺采風活動,是絲綢之路東端起點城市洛陽民間團體在時隔7年之后,再次組織文史界學者、志愿者、媒體記者等重走萬里絲綢之路,活動仍采取自駕車方式,成員包括文史專家、文藝家、經濟學家、企業家和媒體記者等組成,計劃8月底啟程,路線自絲綢之路東端起點洛陽出發,經河南新安、三門峽、陜縣、陜西渭南、西安、城固縣、彬縣、寶雞、甘肅天水、蘭州、永靖、武威、張掖、嘉峪關、安西、敦煌、新疆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石河子、霍爾果斯口岸、伊犁、拜城、庫車等,沿途將對絲綢之路首批跨國申報世界遺產名單中的河南省的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三門峽的崤函古道石壕段4處遺址;陜西省的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張騫墓、唐長安城大明宮7處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甘肅省的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鎖陽城5處遺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爾尕哈峰燧、克孜爾石窟、蘇巴什佛寺遺址、北庭故城遺址等中國境內的22處絲綢之路遺址進行考察,并計劃與烏魯木齊、吐魯番、敦煌、蘭州、天水、西安等地宣傳、文化、旅游及企業代表進行座談、交流和學術探討,收集“絲綢之路”遺址保護、環境治理和申遺準備工作相關情況。
洛陽絲綢之路與大運河研究會秘書長寧健介紹:此次2013中國洛陽絲綢之路申遺采風活動,旨在進一步宣傳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和工作成效,增強全人類對“保護絲路遺產、傳承絲路文明”的文化理念,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經濟、文化、旅游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充分調動民眾對絲綢之路申遺的熱情,營造“絲綢之路跨國申遺”的**氛圍,使保護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化為民眾自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