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組委會官方微信
“這是一條以商品命名的路,一條以中國商品命名的路,一條以中國絲綢命名的路,一條貫通歐亞的路,這條路的名字叫‘絲綢之路’,可稱得上是中國曾經聯系東西方的‘國際通道’。”8月7日,2013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組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時值采風團開拔之際,一冊由包括大河報在內的活動主辦方精心編纂的絲路起點看洛陽特刊,即將隆重面世。這份包含洛陽民眾對絲路申遺寄予深切期望的“文化盛宴”,將向此次采風活動途經的諸多城市免費發放。今日起,2013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組委會官方微信開通,只需掃一掃二維碼,即可輕松盡覽此次采風。
據了解,《絲路起點看洛陽》紀念特刊選題豐富,印刷精美,計劃印量2萬冊,內文60頁,分魅力洛陽、厚重洛陽、美麗洛陽、特別關注、絲路講堂、絲路回望、書畫名家、產業園區、名企風采等9大板塊,詳細闡釋了絲路申遺對洛陽的意義。通過特刊,讓人們了解絲綢之路如何見證了洛陽這座古都曾經的輝煌,也是中西方的文化、經濟交流以及中西方人民深情友誼的見證。
“胡人牽著駱駝載著絲綢、漆器、竹器、銅鐵、火藥、金銀器、瓷器、桃、梨等,將中國的文化與文明傳到西方;伴隨著聲聲駝鈴,西方的葡萄、胡桃、石榴、苜蓿、胡椒以及音樂、舞蹈、天文歷法和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等文化,大量傳入中國。”談及絲路起點看洛陽特刊的編纂,2013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主辦方之一的洛陽絲綢之路與大運河研究會秘書長寧健先生動情地說,正在進行的絲綢之路跨國申遺是一次文化行動,一次東西方文化的深度交融,體現了東西方文明的和諧相生,共存共榮,“遙遠的古絲綢之路因為跨國申遺而再次喚起人們的記憶,讓絲綢之路的文明得以傳遞延續,也讓當今的人們重新思考、審視、認識絲綢之路的偉大與貢獻。因此,絲綢之路跨國申遺更顯得意義重大而深遠”。
2013年7月初,大河報連續推出“申遺大考”系列報道,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值得一提的是,本組系列報道中的《打開一扇門,“駝”出絲綢路》、《八十五年前一場暴雨,“沖刷”出深埋千年的古都》、《昔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今日絲路申遺,雄關重塑》等3篇絲路申遺文稿,被收錄在《絲路起點看洛陽》特刊“特別關注”板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