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絲路 對話文明
絲路申遺文化采風活動今日啟動
屆時將舉行隆重的啟動儀式,同時采風活動徽標首次亮相
值此包括洛陽在內的絲綢之路沿線的省、市申遺工作進入全面沖刺之際,經過多日醞釀,由洛陽市委宣傳部牽頭,大河報聯合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洛陽市文物管理局、洛陽市旅游發展委員會、洛陽絲綢之路與大運河研究會等單位主辦的“2013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8月10日在洛陽正式啟動,屆時將舉行隆重的啟動儀式,同時采風活動徽標首次亮相。歷時近一個月的采風活動,將以“牽手絲路,對話文明”為主題,圍繞絲綢之路申遺的22個遺址點,展開全方位考察。
自7月份開始,本報從不同側面和角度推出報道,對洛陽“雙申遺”持續關注,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最近,本報開設“申遺大家談”欄目,廣納社會各界對洛陽申遺工作的期待與建議。對此,活動組委會負責人表示,將根據一些針對性、建設性較好的建議,調整采風活動具體行程和考察方向,使大家的建議落到實處,不辜負民眾對洛陽絲路申遺的期望。
采風活動徽標長啥樣,記者讓你“先飽眼福”
2013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徽標 活動組委會供圖
8月9日記者打前站,提前揭開文化采風活動徽標的神秘面紗。據相關人士介紹,徽標設計成圓形,寓意此次采風活動圓滿成功;內圓中棕色線是世界地圖的輪廓,綠色線條表示古絲綢之路的路線,綠色小圓標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標志;內圓下部缺口處的胡人牽駱駝造型,是絲綢之路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圖案;2013中國·洛陽和漢語拼音luoyang遙相呼應,表明此次采風活動的出發地是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洛陽。“徽標的內圓之所以留有缺口,一是設計理念的需要,二是體現絲綢之路既是中國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世界認識中國的窗口。”該人士解讀。
專訪1、“絲路通了,沿線經濟可互通有無”
年逾七旬的洛陽經濟學家段有郁,曾兩次穿越絲綢之路,將再次西行采風
2006年10月,段有郁在柴達木盆地。 活動組委會供圖
“只等一聲號令,即可出發。”昨日上午,原洛陽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高級經濟師段有郁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興奮地說:“前兩次分別走了新疆的南線、中線,正好搭乘這次采風活動走走北線,也算是彌補了我走完新疆的心愿。”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大”
談及“2013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已年逾七旬的段有郁不禁神秘地告訴記者:“我已經去過兩次了,2006年去過一次,2011年8月去過一次,今年我還要去,各個方面都已準備好了。”
“不到新疆,真是不知道中國大。”曾兩度西行采風的段有郁感慨地說,新疆有16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6,“這些數字的含義,只有親自去走了,才能真正體會到。”
2006年10月初,段有郁參與了當年的絲綢之路萬里行,走的是新疆南線,“當時,周邊一眼望去,沒有農作物,路很直很長,簡直就是一條‘天路’——從天上來,到天上去。”他興奮地說道。
2011年8月,他和洛陽老人自行車隊近30名成員合租了一輛大巴客車,第二次行走絲路,主要在新疆中線。眼下,72歲的段有郁作為經濟學家代表,將再次西行采風,踏上他還未走過的新疆北線。
“絲路通了,沿線經濟可互通有無”
身為經濟學家,段有郁到哪都忘不了考察當地的經濟情況。他說:“商貿發展,是絲綢之路第一要義。”在古代,絲綢之路就是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在2006年采風中,段有郁考察最多的是沿線經濟狀況。當地的農業資源、工礦資源也很豐富,但很少有工業。段有郁說,他一路下來,見到最多的工廠是毛紡廠、玉器廠,“這對于咱洛陽是個機會,可以實現共贏,共同發展,尤其是在連霍高速的修建及鐵路、航空等快速發展的今天。”
“絲綢之路,最重要的還是商貿,當初因交通工具落后及戰爭等各種原因而衰敗。如今,隨著交通工具大大改善,新的絲綢之路、商貿之旅即將誕生。”段有郁說。
專訪2“通過采風,讓沿線城市與洛陽互動起來”
年逾六旬的洛陽畫家解金峰,前不久從新疆返洛,如今再次出征文化采風
解金峰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 記者 李斐斐 攝影
2013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出征在即。7月9日上午,作為此次采風活動專家成員的洛陽書畫院院長解金峰,接受了大河報記者的采訪。7月12日,65歲的解金峰才從新疆阿勒泰交流歸來,對再次沿絲路采風充滿期待。他說, “絲路文化凝聚了不少東西方文化的精髓,我要通過沿途采風,畫出絲路文化內涵。”
剛從新疆返洛,將再踏絲路采風征程
解金峰,筆名伏牛子,1948年4月生于河南省嵩縣,現任職于洛陽市西工區文化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山水畫藝委會委員,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師,洛陽師范學院名譽教授,洛陽書畫院院長。
“新疆太美了,那里有不少繪畫素材,雄渾、大氣、荒涼、淳樸,機會真是難得。”談及即將出發的采風活動,7月12日剛從新疆阿勒泰市參加交流活動回來的解金峰興奮地說。
“通過采風,讓沿線城市與洛陽互動起來”
談及絲綢之路采風活動的意義,解金峰說:“參加這次絲路采風活動,不僅可以為洛陽申遺助威加油,也可將河洛文化帶到沿線城市,讓沿線城市與洛陽互動起來。”
“只有通過采風,才能畫出文化內涵。”解金峰解釋道,采風不同于旅游,也不同于一般的藝術交流,采風需要實地考察,通過即時寫生或文字記錄或攝影等方式記錄當地的民俗風情與自然風貌,只有親身經歷,才能不斷觸動心靈,畫出與眾不同的東西。
吐魯番,是古代高昌國的遺址,現在雖然只剩下城墻、小道路、水井等,但仍能挖掘出當年的生活風貌。解金峰告訴記者:“當地的風俗民情、服飾特征、自然風貌等,只有你親自去了,才能真正地震動你的心靈。”
采風歸來,創作絲路山水畫
“我都準備好了,不管是心理還是物質上的。”解金峰稱,他已經去過新疆六七次了,對當地民俗和氣候非常熟悉,出行準備輕車熟路。
作為洛陽書畫界有名的畫家,雖已年逾六旬,但解金峰不服老。“等采風歸來,我將和另外兩位畫家聯合畫出一組絲綢之路畫卷。”他透露,在此次采風活動中,將側重考察中西方文化匯聚處的新疆、甘肅等地。
解金峰還說,希望通過這次采風活動,能夠將深厚的河洛文化帶到沿線城市,讓更多的人知曉和了解洛陽,明晰“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讓沿線民眾團結起來,一起為絲路申遺加油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