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采風最新消息,2013中國洛陽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采風團今天抵達天水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的美名應當感謝有“詩圣”之稱的唐代大詩人杜甫。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七月,詩圣杜甫由華州流寓秦州(今甘肅天水),客居三個月,遺隴右詩117首,其中《山寺》一首,是他登臨秦州名勝麥積山石窟時興感之作:
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亂水通人過,懸崖置屋牢。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秋毫。
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天水市東南,為一座孤峰山,麥積山石窟是南北朝初期西北地區佛教中心。是南北朝初期西北地區佛教中心。麥積山石窟的修建最早始于后秦 ,并經北魏以后各代陸續修造,成為規模宏大的石窟群。麥積山石窟名列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主要以其精細優美的泥塑著稱,有“東方塑像館”之稱。
麥積山石窟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秦漢間已辟宮闕,至魏為佛國伽藍。周穆王敕為靈安寺,東晉名為太石崖,隋為凈念寺,唐為應乾寺,宋承北魏稱麥積崖,明清以來稱麥積山。
杜甫《山寺》詩是我國現存古典詩歌中最早詠麥積山的詩篇,彌足珍貴。千百年來,麥積山和詩圣《山寺》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不知勾起過多少人的美好向往。
和麥積山有緣的另一個名人是張大千。1943年10月他從敦煌赴成都途中,在天水作短暫停留的。那日,山雨乍來,綿綿不絕。張大千立于寺前遙望煙雨迷蒙中的大佛,似有所思,乃應住持朱普凈之請,在殘破的寺廟中展紙潑墨,為觀音繪像一幅。此幅觀音像現存于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