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團成員前往蘇巴什佛寺遺址西寺中部佛塔采風
申遺前期準備工作已漸入尾聲,期待專家前來考評
大河絲路行 蘇巴什佛寺 第19站
閱讀提示 | “佛像裝飾,殆越人工”——蘇巴什佛寺遺址,晉唐龜茲地區佛教文化中心。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之一鳩摩羅什曾和洛陽僧人玄奘都在此講過經。遺址內的佛殿和石窟中的壁畫和塑像,制作工藝高超,具有典型的龜茲特色。蘇巴什佛寺遺址深具豐厚文化內涵,是古代龜茲佛教文化的歷史見證。
26日下午,采風團一行在庫車縣文物局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下,驅車來到蘇巴什佛寺遺址,尋踏蘇巴什佛寺遺跡,感受龜茲早期佛教文化。
實地感受蘇巴什佛寺遺址
26日,采風團一行驅車來到庫車縣城偏東23公里的確爾達格山南麓,實地踏訪了荒棄已久的蘇巴什佛寺遺址。進入遺址城,一塊規整的標志牌上寫著“蘇巴什佛寺遺址”,一條簡易的木棧道直通其中。
庫車縣文物局工作人員李秀蘭介紹,蘇巴什佛寺遺址分為東、西兩寺,分布于銅廠河東、河西兩個區域,互相對望。東寺依山而筑,寺垣已毀,寺內有房舍和塔廟遺跡,全系土坯建造,墻壁高者達10余米,有重樓。城內有3座高塔,非常宏偉。西寺中斷巖處有一方形小圍墻,周長約318米,亦土坯筑,殘高10米以上,采風團就在此區域。
沿著木棧道向里走去,滿眼都是殘垣斷壁,依稀可見標有“西寺佛殿”和“西寺中部佛塔”的蘇巴什佛寺遺跡。背后的山體有灰色、土色等多種色彩,彰顯了戈壁大漠的風情。置身于此,仿佛穿越時空,來到晉唐,看到一群群的僧人在誦經念佛,不斷修行。佛寺外,車如水馬如龍般的香客不斷進出。
李秀蘭告訴記者,據考證,當時寺內僧人應在5000人以上,香火非常繁盛。蘇巴什佛寺遺址是龜茲早期的佛教中心,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之一鳩摩羅什曾多次在此開壇講經,洛陽僧人玄奘也在此講經兩個多月。遺址內的佛殿和石窟中原先保存的精美壁畫和塑像,制作工藝高超,深具龜茲特色,對研究西域歷史、宗教、文化、藝術以及東西交通史、中亞文明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申遺信心十足
談及蘇巴什佛寺遺址的申遺工作的進展情況,庫車縣文物局局長王志疆講,蘇巴什佛寺遺址所處環境不同于中原,周邊環境基本不涉及拆遷問題,比較容易整治。目前,蘇巴什佛寺遺址的環境整治已基本接近尾聲。
申遺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文物的原真性。王志疆指著通向遺址內的木棧道告訴記者:“這就是今年3月份開始修建、4月份竣工的木棧道,是專門為蘇巴什佛寺遺址申遺準備的,目的是保持遺址的原真性,盡可能減少人為對文物的毀壞。
說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考評專家即將來到絲綢之路中國段22處遺址點進行現場評估,王志疆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目前,各項準備工作都已接近尾聲,很期待國際專家前來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