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十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在北京舉行,我和朋友懷著好奇的心情參觀了此次博覽會。
從鋪天蓋地的宣傳上來看,此次活動匯集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創產品,既有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又有高科技文化產業的融入,無處不體現了此次文博會的高端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這些令人充滿期待的宣傳讓我對此次博覽會多了幾分期許。
我和朋友到文博會主場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時已經是臨近中午,展館中參觀的人倒也不少,主場館里轉了一圈,看到幾個比較熟悉機構的名字,一個個展位布置的和商場里的店鋪所差無幾,讓人禁不住猜測這是不是一個博覽會,走近瞅了瞅,看到幾個工作人員忙前忙后,觀眾大多是走馬觀花。作為一個參觀者,我的感官告訴我,這次的博覽會遠遠沒有達到我的期望值,在我眼中,博覽會要讓所有人看得明白,清楚此次博覽會的目的,每個展位展示出來的文化內涵、創意成就表現在什么地方,這些文創產品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未來發展的前景在什么地方,然而,這次博覽會除了“錢”字,其他方面表達都相當晦澀,這一點讓人唏噓不已。
帶著失望離開會場,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我將希望寄托于明年的博覽會,盼望著在明年能夠見到一個不一樣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編輯:魏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