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18-10-17 至 2018-10-23
展覽城市:河南 - 洛陽
展覽場館:洛陽絲綢之路美術館
展覽作品:瀏覽作品 (28 幅)
展覽海報
明快中彰顯雅趣
——讀陳光順先生花鳥小品
文/韓偉榮
自六朝起,花鳥畫便初具規模,唐代國力強盛文化繁榮,花鳥畫獨立成科,有了較大的發展,宋代花鳥畫是中國花鳥畫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經元、明、清至近代,再到現代,它跟隨著中國歷史的演進,在守正中創新。
在中國畫的三科中,與山水、人物相比,花鳥最能反映人與動植物鮮活的關系,無論是花鳥蟲草果蔬,還是毛羽鱗介禽獸,皆體現其和諧自然與生態性,自然生動,充滿情趣,顯示出勃勃生機。
滿滿的鄉土氣息,滿滿的生活情趣,滿滿的故鄉情結,滿滿的藝術意境。陳光順先生的繪畫小品,用藝術家獨特的眼光發現美,表現美,引起觀賞者的共鳴,帶給觀賞者美的享受。
一幀小品一個鄉村場景,一幀小品一個生活片斷,一幀小品一個有趣故事,一幀小品一個甜蜜回憶。展示自我、剖析自我,尋找身份認同。可以說,一幀花鳥小品,亦是陳光順先生的一片精神世界。
小作品,大世界,意境深遠。從作品中看得出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對創作的用心和細致。一管在握,萬種情懷。天人合一,物我兩忘。
人與自然是相融相生的。陳光順先生始終保持著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大到山川河流,小至草木蟲魚,都是他親近、描繪的對象。此次展覽的繪畫小品,筆墨清新,物態生動。既有傳統的梅蘭竹菊、春夏秋冬,也有雍容富貴的牡丹,更多的則是富有田園生活情趣的荷香、秋菊及葡萄、石榴、蘿卜、絲瓜、葫蘆等瓜果,還有少部分寫生作品。
用筆塑造形,用墨表神態,從而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陳光順先生的花鳥小品,筆墨運用得靈活純熟,濃淡枯濕恰到好處,以期符合所要體現的思想理念和物象精神。前人說“寓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勁于婉媚之內”,你看,先生作品中的用筆,筆簡意繁,態隨意變,一轉一折都有講究,并隨著表現物象的需要而變換技法,通過輕重、深淺、虛實等,有皴擦,有頓挫、有勾斫,游刃有余,富有變化,從而使得作品更具鮮活的生命力。
用心觀賞作品你會發現,陳光順先生為這些小品題寫了朗朗上口的款識,像心心相印、伴侶賞春、和平花開、心曠神怡、雙雙嬉水、情系荷塘、和諧之春、悠然自得,小品中的鳥禽或竊竊私語,或悠閑嬉戲,或雙雙棲息,或情意綿綿。這是對和諧社會、幸福生活的稱頌,應該也有作者自己過往生活影子的藝術表現。
本展覽展示的小品,不論是山水,還是花鳥,陳光順先生都有著豐富的生活和切身的體驗。山水小品是他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生成果的再次創作;花鳥小品更是與他的生活息息相關。他的家鄉河南省孟津縣,從早年的小荷塘,到現在的千畝荷塘觀光園,都成為他畫筆下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這里有經年的記憶,也有現實的體會,兩相融合,碰撞出靈感的火花,進而用藝術的手法表現在觀賞者面前。觀賞陳光順先生的花鳥小品,似有陣陣清風撲面而來,清新雅致,清爽情趣。
藝術是為大眾服務的,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基層,才能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作品。
在藝術創作中浸潤了數十年,陳光順先生始終保持的清正之氣,堅守著中國畫的傳統,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以獨有的筆墨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藝術地表現在宣紙上。
細細品味,陳光順先生的作品不重復他人,也不重復自己,同樣的題材,他都會用不同的構圖,在細節上表現差異,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再創作,以丹青新面展示給社會公眾。
放眼畫壇,中國寫意花鳥畫以其強烈的主體意識和灑脫的筆墨特色立于世界藝術之林,成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藝術奇葩。
如果說,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和詩的結構表達出詩人的情感,那么,畫家就是用筆墨畫語和絕妙的構圖表現畫家的情懷,畫中同樣充滿著詩情。經年生活的點滴記憶和藝術創作的不斷積累,通過陳光順先生筆精墨妙的滋潤,揮灑成一幅幅情趣無窮、畫境高妙的藝術作品。
是為序。
主辦單位:博藝文創園管委會、博藝文創園黨支部
承辦單位:洛陽絲綢之路美術館
網絡支持:中國文化藝術網
展覽時間:2018年10月17日~23日
展覽地點:洛陽市澗西區九都西路71號博藝文創園
關于藝術家:
陳光順又名冠竹,字松巖,號北邙山人,齋號梅韻齋。生于1942年,河南洛陽人,畢業于鄭州藝術學院美術系(現河南大學)。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神筆王鐸書畫研究院院長。
師承謝瑞階、葉桐軒先生。幾十余年來致力于中國畫研究,主攻寫意牡丹,善畫清風高雅之梅、蘭、竹、菊、荷。作品師承古今、博采眾長,功力深厚,畫風雄健奔放,形神具備,獨具匠心,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
2002年12月應邀參加由中國書協主席沈鵬、美協主席靳尚誼為團長的中國內地書畫家文化代表團出訪泰國、澳門,慶祝中泰建交27周年,澳門回歸三周年紀念活動。
其作品不僅為各地紀念館、堂及個人、國家領導人收藏,還被新加坡、泰國、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政府及領導人收藏。